霹雳书坊 - 其他小说 - 平安传(校对全本+隐藏)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34

分卷阅读234

    世就爆发了,“靖难之役”打了四年,太祖的儿孙们自相残杀,几十万人在帝国内部你死我活地厮杀;“靖难之役”过去了二十多年,问题仍然没有被彻底解决,如今二十万京营大军开进到徐州,流血还在继续。

    “如果没有张宁到乐安,事情接下来会如何?”朱瞻基用自言自语般的口吻说了出来。

    下面的众官不约而同地微微转头目视杨士奇,杨士奇一脸尴尬沉默不语……张宁干的事与老夫何干?难道就因为曾经想把养女嫁给那个人?这关系扯得也太牵强附会,再说已经取消了婚约。

    历史没有如果。就像史官们绝不会去说,唐朝如果安禄山被阻击在潼关会怎么样,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列朝列代的官僚政客和帝王都在从史书中总结经验教训,他们宁肯相信一切事都是有深层原因的,并试图从中找到夺取天下治理国家的规律和理念;谈如果,就太没意义了。

    所以朱瞻基下面的朝廷大臣们没有一个说话,也没有一个人愿意回答皇帝提出的奇怪问题。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它在掌握规则,在决定渺小的人的命运、以及国运。

    朱瞻基回过神来,并不要求大臣们回答他刚才的问题,他开始面对更加实际的问题。

    松番叛乱虽然也算严重,朱瞻基马上就判断出这件事不必太在意,更不用紧张。松番那地方主要是藏人在闹事,藏人在唐朝时还可以威胁中央政权,此后就不行了,他们根本不可能成为威胁中原的心腹大患,早些解决迟些解决并不妨碍结果。朱瞻基把松番的奏章丢到了一旁,可以传回京师,让兵部派个总兵过去负责就可以了。

    接下来就是湖广苗疆的叛乱,那地方的苗人自开国以来不止一次起兵,当然每次都是失败的,因为地形复杂平叛有持续几年的,也有很快解决的……和松番藏人一个道理,苗人也翻不了天。几千年以来,汉人不断占据大陆地上的生存空间,九州大地上其它种族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不是这么几次叛乱就能改变大势的。

    朱瞻基拿起那份折子,正想丢到刚才那一份里面,忽然间又放了下来。他想起兵部的另一份奏报,湖广石门县被乱党攻破;另有锦衣卫的密奏,攻城的乱党是辟邪教的人,为了营救被捉住的同党。

    虽然塘报上的消息乱党只是小规模,但也不妨碍朱瞻基的重视。辟邪教查明是和建文余孽有关……不仅如此,那个张宁勾结的乱党也可能就是辟邪教。朱瞻基并不认为建文余孽还有复起的机会,但也不影响他想将那些人扼杀在初期的愿望。

    他想了一会儿,抬头问道:“朱勇现在北疆?”

    兵部的一个大臣出列拜道:“回皇上的话,他确是在朵颜三卫之地领兵。”

    朱瞻基当机立断道:“让兵部推荐一个人去,把朱勇换回来,让他改任武陵总兵官……”他正想让朱勇在来面圣,转念一想太周折了,可以找个人太监带密旨给他也行。

    朱勇,朱能之子。成国公朱能,是靖难之役中大名鼎鼎的战将:真定之役,击败耿炳文;郑村坝之战,击败李景隆;白沟河大战,击败平安;救过永乐帝……攻克东阿、东平、淝水;淝水一战大败十多万官军;灵璧一战,俘平安等十万人……

    朱勇虽不如父辈一样有那么多赫赫有名的战功,但身为名将之后,对兵事战争的见识也远非平常人能及的。

    第二百零三章诚既勇兮又以武

    张宁带领几百号人放弃了石门县、慈利县,走澧水北岸的武陵山脉艰难跋涉回到了凤霞山。路十分难走,总算是绕开了永定卫兵马的攻击范围,成功回到了深山中。二县的库房已被他们洗劫一空,富裕的大户也被迫拿出了一部分财产进行“犒军”。张宁收获了不少银锭、锻匹、绸倦、丝绵、硫磺等东西,粮食却因道路运力不足无法带走。

    当初得知腊尔山苗人起兵时,张宁就动了放弃占领石门慈利二县的念头,暂时可以将官兵火力吸引到南部苗疆,降低夺取永定卫的难度。

    后来水凼坳石场那边传来了另一个消息,是朝里的“卧底”太监泄漏出来的,兵部已派朱勇为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武陵总兵官来西南平叛。了解到那个朱勇是名将朱能的儿子,足见朝廷重视,来的人不是善茬;张宁便不再犹豫,立刻下令退兵避其锋芒。于是两队兵马和大胜寨分坛的男女老幼几百人便长途跋涉,走山路跑了。

    张宁并不觉得逃跑避险有什么丢人,太祖当初如果每次都和元军和其他反元的黑帮硬拼,也不定能成就大事。

    凤霞山下起了小雨,但众人刚回来,张宁就下令在村口征用了一栋房子,马上发兵饷、赏银以及抚恤金。因为他希望浴血奋战过的将士不必空手回家。

    淅淅沥沥的小雨根本阻挡不住军士们领钱的热情,人除了有感情还是趋利的,汉子们明白拿着丰厚的财富回家是什么样的光景,妻子会额外体贴热情、邻居会十分羡慕,可谓衣锦还乡一般的爽快。

    大路上很快就挤满了人,军士们的家眷也拿着伞和竹筐赶来了,因为他们听说管财务的人会用丝绸布匹抵一部分银子,天又下着雨,人们生怕把东西打湿了影响成色。

    韦斌手下的左哨大队收获最丰,因为作为攻占二县的主战兵力,功劳直接与利益挂钩,单是额外赏钱就是三十两;总旗以上军官五十两。三十两在平常人家眼里决定算得上一笔巨款了,如果是本分的百姓有这样一笔财产,经营得当能保证很多年都可以过得很滋润。

    张宁也很有兴致地站在发钱的房子外面感受人们的喜悦之情,三十两甚至三千两对他来说也算不得多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影响他从别人身上分享惊喜兴奋。

    侍卫过来想为他打伞,但张宁见将士和很多乡亲都在雨中排队,便拒绝了侍卫的好意,和大伙一起站在雨中。

    一个刚刚领了价值三十余两的财物出来的军士和妻子从张宁面前走过,忙跪倒在泥泞中感激地说道:“谢殿下慷慨赏赐。”

    张宁上前将那军士扶了起来,好言道:“你不必谢我,这些东西是你拿性命和一腔热血拼杀来的。”

    人们听到皇子开口说话,纷纷侧目。张宁举起手大声道:“朝廷认为我们是罪人,但我们并没有罪。在这里,我们有自己的国,一起分享所有,胜利和财富。”众军听罢大喊万岁,气氛十分热烈欢快。虽然今天天气不好,但并不影响过节一般的气氛,十分愉快的一天。

    张宁在雨地里站了一会儿,便离开了,他准备先去和姚姬见面。沿着村庄中间的大路走过去,他看见村民纷纷打开门注视着自己,还没离开凤霞山的一部分分坛坛主站在路旁打拱作揖向自己见礼。

    路上雨纷纷,又为这节日般的气氛平增了几分忧郁,小雨飘飞的场景总是比不上阳光明媚。他的帽子和肩膀已经被雨水浸湿,衣襟上沾着细细的水珠,寒意并不坏,它让人变得安静。

    刚刚走到神殿后面的院门口,忽然传来一阵古筝的声音。张宁的音乐艺术细胞并不丰富,对音律也缺乏敏感,初时他并不在意,继续和徐文君一起往里走。

    走到屋檐下时,他的脚步渐渐慢了下来,目光也变得明亮。院子里的雨幕在随着音律在颤动,很难相信这样的场景,张宁并不认为那是自己的想象,好像真实地看到了它们在颤抖、在起舞。

    他回头看徐文君,想问她听到看到没有,但一时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