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书坊 - 言情小说 - 二人森林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5

分卷阅读35

    山地热把泉流变得温暖,泉水流进多次地震后形成的巨大陷坑,形成一个直径可达上百公里的高山湖泊和范围更大的沼泽。

湖水不会因为寒冬到来而冰封,在冬季,湖面上白雾不散,飘起的水蒸气化为白雪再次落下,融化成水,如此反复。

湖水沿着山势蜿蜒向下流去,一路上形成大大小小的沼泽、池塘和湖泊。

听起来这是个更适合居住的地方,对不对?

嗯,熊也是这么想的。

温暖的山谷是熊盘踞的地方。它们在这里冬眠。每年从十一月入冬之后,熊就会找一个舒适的巢xue,一直睡到第二年的三月。

五个月的冬眠后,它们饥肠辘辘醒来,这时山谷里的草也长得直到小腿那么高了,鲜嫩丰美。

熊吃着嫩草,树皮为主的素食,忍耐到四月,这时就会有大马哈鱼前赴后继从海中逆流而上,回到淡水河中产卵。

这些洄游的大马哈鱼变成熊菜单上最重要的食物。它们必须赶快吃,尽量吃,才能在下一个冬天到来之前积累足够的脂肪,不然,冬眠就会变成长眠。

所以,只有在熊沉睡的冬季,这个山谷才是安全的。

何田并不是要去温泉山谷玩,这里只是她的必经之路。

她要去的,是喷发着浓烟和火焰的火山附近。

那里有天然的硫磺。

硫磺是制作弹-药必不可少的原料。不能自己制作弹-药的猎人,在这个时代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过了近百年,即使有些城市的人幸运地拿到了大严寒到来之前的工业制作的子弹,到这时也消耗殆尽了。

只有一两个最大的城市才能做到工业化的子弹生产。这些城市当然不会慷慨地把子弹卖给其他人。当然,仍然能从黑市上买到这些制作精良的子弹和武器,但价格十分昂贵。

所以,大多数人用的是自制的铅弹和自制做的弹丸。铅的熔点很低,只要有模具,在家中完成自制并不太难。但是弹药的制作就危险得多。

在森林中,每家人的弹药配方和制作方法都是保密的。

威力强大的弹药在生死关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很多人选择从商人那里购买制造武器的硫磺和硝,认为这些在大城市制造出的化学品更加纯净,有效。

但是何田家一直都是坚持自制。

这种坚持是有原因的——这附近,她家的铅弹公认威力最大。

这个秘方就在于硫磺。

取硫磺毫无疑问是一趟危险之旅。

沿着冒着毒烟和随时会喷发岩浆的火山向上爬,寻找天然硫磺,当然很危险,可来到火山之前,也一样危险。如果遇到一头从冬眠中醒来的熊,那可能就没机会被毒烟熏死或者被喷出的岩浆烫死了。

不过,何田必须去。

取硫磺之旅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制作防毒面具。

易弦的脸型和奶奶的差距太大,旧面具和眼镜没法改造,何田又给她新做了一幅。

何田从放柴火的窝棚里拿了一根竹子,选取有竹节的地方,锯下来十厘米长的一截,锉平边缘,在竹节的截面上均匀地钻上四圈小洞。

接下来,剪一块比竹筒稍大一圈的棉布,在肥皂液里浸泡过,晾干,塞进竹筒中,让它和竹筒的截面紧密贴合。

然后,把敲碎成小颗粒的炭块、干燥的锯末还有棉絮填进竹筒。

这个竹筒,现在就做成了防毒面具最重要的部分——放在口鼻上的过滤器。

炭块、锯末、棉絮等过滤物会把有毒的烟雾过滤掉。

在竹筒做的过滤器上还要加上保护脸部的面罩。这个制作过程相对简单许多。

选一块弹性好的皮子——这块皮子不需要太大,也不需要皮质太好,反正是用过一次就要丢弃的,所以何田通常会用松鼠皮来做。

按照脸型剪好皮子,在中间剪一个比竹筒略小的洞,把竹筒塞进去,皮子和竹筒的接缝用鱼皮和松脂混合熬成的胶粘合,晾干,确认密封,在这期间,可能要再补几次胶,然后再取一块棉布,剪成一致的大小形状,把皮子和棉布缝在一起,留一条开口,用的时候,把浸过肥皂液的棉布塞进皮子和棉布之间。

面具最外层的皮子除了起到密封作用,还能抵御酸蚀。浸过肥皂液的那层棉布则能过滤毒气,保护面部皮肤。

除了防毒面具,还要有眼镜。

不然,毒烟熏得眼都睁不开,连路都看不清,还能干什么?

防毒眼镜也是用竹筒做的。

根据眼眶大小选用尺寸合适的竹子,锯成两个两厘米高的小竹筒,把竹节面挖下来,只留一小圈,把磨成同样尺寸的玻璃片放进竹筒,用胶将镜片和竹节面锯成的框粘合,再在两个竹筒间穿上坚韧又有弹性的皮绳。

这还不是全幅装备。在上火山之前,还要在整张脸上蒙一层只在眼睛口鼻处挖了三个洞的面罩,然后才戴上眼睛和面具,再把衣服的袖口领口扎紧,务求不暴露出任何缝隙。

即使是这样,也很难保证不会被毒气灼伤。这就要看运气了。

最重要的装备准备好,就可以出发了。

除了食物、木炭、保暖衣物被褥和帐篷,升火做饭的水壶铁锅,何田还把独木舟也带上了。

小舟下面绑上木爬犁,爬犁下加一对钢制的冰刀,栓在大米拉的雪橇爬犁后面,帐篷食物什么的都分成两份,一份放在雪橇上,一份放在小舟上。

天还没亮就出发,在冰封的河面上不断奔驰,正午时停下休息一阵,继续前进。

越是靠近上游,河面越狭窄,河面上的积雪也风吹得越薄,大米跑得也越快。

最窄的地方,河谷两岸的峭壁之间只有五六米的距离,两岸山壁上干枯的树枝似乎都要碰到一起了。

到了黄昏时,河面又变宽了些,大约有两三公里的距离。

何田赶着大米跑到对岸,在岸边的树林中有个破旧的小木屋。

这就是今晚他们落脚的地方。

小木屋已经有近两年没有修葺,屋子漏风,地上积着一层薄薄的雪,坐在屋子里,能看到木板之间的缝隙全都填上了雪。这些雪冻实了之后,屋子反而密封了,就没有雪再飞进来。

屋子中间有一个残旧的铁皮炉,何田添上两块木炭,升起火,化了些雪水,煮了一锅rou粥。

晚上,她们在火炉两边的地板上铺上松枝,钻进鹿毛睡袋里。何田和易弦在火炉一侧,大米卧在另一侧。

第二天一早,继续上路。

两个小时后,她们穿过了这片林子。

林子里的路很好认,在小屋背后,笔直通向林子另一边。

路两侧的松树全被砍成一人高的木桩,有些木桩上重新长出了树枝。

何田说这条路是她奶奶和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