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书坊 - 言情小说 - 黄金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473

分卷阅读1473

    欢收藏古玩的富豪们的注意,纷纷将目光看向几个推在了场地中间的水晶玻璃柜上。

同样的水晶玻璃展柜,但是里面所放的物件,却是从钻石珠宝变成了几册书籍,在最前面的六个展柜里,每个展柜中摆放了一册书页泛黄的古籍,加起来一共是六本。

这些古籍的尺寸都是一样的,高达近乎半米,就是宽也是三十公分,开本宏大,是以每个展柜之中,只能摆放这么一册。

“这……这……难道是?”

在这几个展柜被推出来的时候,庄睿的目光再也看不到其它的东西了,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些展柜的书中,顾不得举止失礼,庄睿推开挡在身前的一些人,几步抢到了展柜的旁边。

“永乐大典,卷五千八百六十八之三十六……”

在泛黄的书衣正面,十六个笔法清秀,流畅挺拨的字体呈现在了庄睿的面前,这都是书手们用明代官用的楷书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这让庄睿的身体微微颤抖了起来,没错,就是,就是那部凝结了先人们无数智慧结晶的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虽然书籍并没有打开,但是庄睿也能从那泛黄的书衣上,看出一层黄绢连脑包过的痕迹,使其显得格外庄重,书衣正面的左上方黏有一个长方形的书签,框内题“永乐大典”四字,字下方还有双行小字,说明这册书的卷数。

所谓书衣,就是现代书籍的封面,因为像人穿的衣服一样包裹在书的外面,就有了“书衣”这个形象的称呼,古代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是元朝和明朝前期书籍装帧普遍采用的方式。

看着这本即使是现代印刷品都很少见到的大幅书卷,庄睿可以想象,一万多册开本宏阔的摆在架上,如同一个小型图书馆,真可以说是煌煌巨制了。

朱棣篡夺帝位,被方孝孺等士大夫们视为“大逆不道”,于是想到了要继承太祖编修一部大型类书的未靖之业。

这样,一方面透过把士人集中起来,可以消弭朝野间的抗拒力量,达到笼络士人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炫耀文治,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于是就在即位的是年(1403年)七月,下令编纂。

初名,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说到,不能不提到主持编纂这部典籍的两个大功臣:解缙和姚广孝,这部古代的鸿篇巨著,正是在二人的主持下,在各地征召了大批缮书人进行描栏、清抄、绘图和圈点工作,历经六年编撰而成。

解缙是明初有名的才子,明成祖朱棣很赏识他的才华,任用他主持过和的编纂,不过最让他名垂青史的,还是他主持编纂的经历。

至于姚广孝,则是更具传奇色彩,姚广孝14岁就出家当了和尚,法名道衍,江湖人称病虎,传说朱棣起兵清君侧,就是姚广孝的手笔,一举扶持朱棣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甚至被民间称之为帝师,是朱棣最为信任和倚重的人。

有了姚广孝的参与,所有编修人员的生活条件十分优裕,他们居住在离皇家藏书处文渊阁不远的崇里坊等地,由光禄寺早晚供给酒肴、茗果,还发给膏火费,官员参与编修的可以免朝,待遇十分优厚,当时有人就以“天下文艺之英,济济乎咸集于京师”来形容编纂的盛况。

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不过流传到今天的只有百分之一、二,其他因为自然或人为的破坏,最终在历史长河中湮灭了。

就像是一艘“宝船”,把中国14世纪以前的文化统统装入它的仓中,可如今,人们只能通过露在水面上的一小段桅杆来猜测这艘沉没宝船的一切了。

历史上的,带给人们太多的惊奇和赞叹,它的毁灭也带来了同样强烈的悲伤和遗憾,留给后世许多有待探寻的谜,现在,许多人不知道是一部什么书,还有许多对耳熟能详的人,恐怕一生也无缘见到的原貌。

庄睿在研究明史的时候,曾经专门前往中国国家图书馆,借阅过的原本,是以在第一眼看到这玻璃柜中的善本时,庄睿就知道,这六本书籍绝对是和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同出一处,一定是从中国流出的。

“买下来,一定要买下来,不管花多少钱,一定要将其带回到自己的博物馆里……”

看着这六本,庄睿的眼睛都红了,要知道,虽然在全世界还留存有数百册,但是每一册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一册现存于世的,都是真正的孤本。

其实严格说来,现在留存下来的,也并非是永乐年间的原本,这里面有许多曲折复杂的故事。

在明朝皇帝中,明世宗(嘉靖皇帝)最喜爱,平时在案头上常备几册以供随时翻阅,嘉靖三十六年宫中发生大火,三大殿都被烧毁,火势蔓延,很快便危及文楼中的,明世宗连夜下了三道金牌,令人把及时抢救出来。

为防止今后再遭受类似祸患,明世宗萌生了重录的想法,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任命高拱、瞿景淳、张居正等人负责重录的工作,重录工作整整花了6年时间,到明穆宗隆庆元年四月才最后完成。

而的正本,在嘉靖重录之后,就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有人认为正本毁于战乱或火灾,早已荡然无存。有人却认定应该是被殉葬了,只是数百年来,再无一册的正本显露于世。

以历史记载详实而著称的中国,怎么会连这样大的一部重要典籍的下落都没有记载呢?让包括庄睿在内的许多研究历史的学者,都感到匪夷所思,正本究竟遭受了何等命运?如何亡佚的?至今还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正本已经杳无音信了,侥幸逃过明末战乱的副本,虽然也有两千多卷的残缺,但是经历了被偷盗、焚烧和劫掠的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