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书坊 - 言情小说 - 红楼之皇后娘娘有点慌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50

分卷阅读150

    陛下。”边说边给林煜使眼色。

林煜好笑地应下。

林如海微微颔首表示满意,笑眯眯对永旻道:“殿下,请。”

永旻搓搓手心,心里想留下,可又不知如何开口,只能跟着林如海回宫,一边走,一边回过头看黛玉。

见他委屈兮兮的样子,黛玉冲他挥挥小手,又偏过身来对他一笑。

得到黛玉甜甜的笑容,永旻也不觉得委屈了,顿时眉开眼笑起来。

林如海有些牙疼,若不是还记着身份,都恨不得把这小子赶得远远的。

之后黛玉还跟着爹娘到荣侯府去,那是与梦里大不相同的贾家。

顾沁婷拉着贾敏叙话,姑嫂二人面带微笑,说起往事。

黛玉也见着贾家的姐妹,二jiejie贾珊是个温柔的性子,三meimei探春行事爽利,颇有些要强,宁府的贾珞meimei很可爱,和黛玉有许多话聊。

用膳前,男人和女眷们见上一面。

四岁时的梦境,黛玉差不多已经忘记,可看着其中一个表哥忽然觉得眼熟,不过想着自家娘亲是表哥们的姑妈,她便没放在心上。

贾宝玉却一愣,脱口而出那句经典台词。

屋里众人一静,回娘家的贾元春笑着打圆场,“林meimei是姑妈的女儿,姑妈又是我们贾家嫡嫡亲的姑奶奶,说起相貌,肯定有相似之处。”

众人都笑着说是,又聊起其他的话题,只贾瑚不着痕迹地看了贾宝玉一眼。

黛玉这才隐约忆起当年的那个梦,不过后面也发生摔玉的事,回府后,此事便被她撂在脑后。

要说黛玉入京,最期待的事莫过于到第一女子书院入学,她在扬州也在女学读书,可京城第一女子书院在大齐女孩子们心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黛玉在书院里如鱼得水,还交上几个小姐妹,又有贾家几位表姐妹相伴,每日琴棋书画诗酒茶,快活得不得了。

永旻长大了,即便如今男女大防没那般严,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去书院找黛玉,去林府呢,又有林如海和林焕在,于是他就只能在宫里等顾沁媛什么时候邀贾敏和黛玉入宫,或者时不时往林府送礼物。

这时的黛玉于永旻而言仍是个长相好看的小玩伴,倒没其他的,但随时间的推移,永旻的心思不知不觉发生点儿变化。

几个兄弟中,永旻是有些呆,可他并不笨,加上身边有父母、大哥大嫂和jiejie姐夫这几对例子,怎可能察觉不出自己的心意。

十五岁的一个夜晚,永旻一整夜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第二天顶着个黑眼圈被太后好生说了一顿,“这张小脸蛋儿,你不心疼,祖母可心疼。”

永旻咧嘴对太后笑,倒没提为何弄成这样,只心里想:玉儿meimei年纪小,就算他现在说想娶玉儿meimei,也还要再等几年,何况林大人和林二哥一定不会轻易让他抱得美人归。

追妻路遥遥,即便永旻早就有心理准备,可没曾想最大的阻碍竟不是林大人和林二哥。

黛玉及笄后在书院里做小先生,闲暇时还与小姐妹组诗社、写诗集,十七岁时她取了个潇湘居士的别号,将自己多年写下的诗词印成书籍,放在书肆售卖,所得银两均捐予善堂和慈幼院。

顾沁媛听说此事,再高兴不过,与五王妃、玉容公主商议后,专门拿出一家铺子,提出将书院学生写下的诗文编辑成册,放在铺子中售卖,所赚银钱一部分给学生,一部分也送去善堂。

大齐突然多了好些女诗人、女词人,所写诗词灵气十足、才华横溢,不必男子差。

小部分男人心生愤懑,口中嘀咕着女子无才便是德,但那终究是少数,大多数男子对女子的才学很是赞赏,就连许多大儒对此也颇为称赞。

黛玉见状,于写诗作文更是上心,甚至还开始写话本子。

黛玉有想要奋斗的事业,永旻自然不能阻止,长叹口气后,开始在画上下功夫,他也要加油才是。

永旻十九岁那年,在画坛中略有名声,其他人不知他的真实身份,只知画坛冒出一梧桐散人。

这几年,每隔几月,永旻都会打发人往林府送画。

贾敏笑着点点黛玉,问道:“和娘说说,你是如何想的?”

黛玉抿嘴一笑,看看竹篓中的画卷,又瞧瞧墙上几幅桃花图,心里泛着甜意。

第二日黛玉派人去王府送帖子,邀永旻外出踏青。

护城河畔,杨柳依依,隐隐可以望见白马寺上的桃花林。

永旻递给黛玉一支玉簪,语气有点忐忑,“前几日做的,玉儿meimei可喜欢?”

黛玉接过,拿在手中把玩,视线看向永旻的手,问道:“可有受伤?”

永旻笑着摇头,举起双手给她看,白皙修长的手,除了茧子,倒没有伤痕,“你瞧,没事。”

黛玉莞尔一笑,将簪子递给他,偏过头,“帮我簪上。”

永旻长呼一口气,稳住心神,轻轻将玉簪簪在黛玉的发髻中。

傍晚时分,永旻送黛玉回府,在林府大门口,他鼓起勇气向黛玉道:“明年春日,我能否娶你入门?”

黛玉回眸一笑,冲他眨眨眼睛,道:“好。”

二十岁那年,永旻终于将黛玉娶进王府,随后的日子,你写诗,我作画,时不时还要出京游玩,小两口再是恩爱不过。

作者有话要说:  甜蜜蜜~

第一百零二章

(后世人番外,没有串频道)

刘盼娣是个可怜的女孩子,长在新世纪却深受重男轻女老思想之苦。

刘家很穷,是真的穷,揭不开锅算不上,但家里的孩子都吃不饱穿不暖,可即便如此,刘爸刘妈还要冒着罚款的风险继续生,直到生下一个儿子。

刘盼娣直到死都记得弟弟出生时,爸妈沧桑悲苦的脸上绽放出来的灿烂笑容,好似生活突然就有了盼头。

可不是盼头,刘盼娣嗤笑,没瞧连她名字里都有个盼字。

小时候什么都不懂,跟在两个jiejie身后洗衣做饭带弟弟,再长大些拿起小锄头下地干活,若不是七岁那年村里来了好心人要资助乡村孩子上学,恐怕这辈子她便要重复刘妈的命运。

孩子去上学,刘爸刘妈第一反应不是什么九年义务教育,也不是有人资助自家不用花钱,而是三个女儿去上学,家里的活儿没人干,儿子没人带。

村长和好心人都来劝,他们硬着头皮愣是不答应,最后还是一家亲戚开口,“女儿读点书以后嫁人还能多收点礼钱,再有小宝以后肯定是要读书的,先让二丫和三丫去,反正她们岁数小也干不了什么活,让她们去学校好好读以后还能教弟弟。”至于大丫肯定是不能走的。

刘爸刘妈一听,好像还有点道理,就先把刘盼娣和她二姐送去上